【岩外之音】户外教学:以学员为中心 创造最好的学习体验
本文刊载于《山野》杂志2019年3月刊
◤
文、图 / 李立
2018年,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推出国家职业资格户外/攀岩培训教师及考评员学习交流平台“岩外之音”,总共推出40期线上分享课程,内容涉及攀岩、户外培训的各个方面。
“山野教室”栏目将精选相关课程陆续呈现给广大读者,以促进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探讨与相互学习。
欢迎大家通过“山野杂志”微信公众号及投稿邮箱shanyecma@qq.com,与我们交流分享更多的观点与心得。
户外教育培训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,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。来参加培训的学员,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能力水平。这就要求培训教师采取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,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,给不同层级的学员提供不同的支持度,保证他们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。
为什么要以学员为中心
学习心理学理论认为,学员是学习的主体,是解决问题的人。而老师,就是一个启发者、带领者、组织者和设计学习流程的人。
在这个过程当中,老师要做的不是把知识和技能展示给学员,而是如何让学员掌握这些技能。
所谓教学,在我的理解中,不仅包含教授知识,更重要的是教会学员怎样去学习。
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,教师是教学的主体、中心。学生的学习往往局限于课堂上书本中,他们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者。
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三统一的,即统一的上课时间,统一的上课进度,统一的课程考试。
但现实情况是,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兴趣、能力、思维方式和目标方向等方面,均存在不同的差异。而且这些不同,随着时间与地点的变化也在发生着变化。
户外教育培训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,有着自身特点。来参加培训的学员,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能力水平,这就要求培训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,给不同层级的学员提供不同的支持度,保证他们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。
通过图1心流理论示意图可以看到,每个学员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。当他所面对的挑战难度低于其能力时,他就会感到无聊,而如果他面对的挑战难度高于其能力时,那么他就会很焦虑。
只有当他的能力和他所面对的挑战相匹配之后,在示意图上则会显示出一个新的区域,他就会乐于接受这项挑战带给他的知识与技能。
培训学员的5种类型
图2显示的5P人格模型中,将团队中的参与者分为领航员、参与者、陌路人、囚犯以及抗议者5种类型。在任何一个新组建的团队里面都可能会出现这五种人。
比如在我们的初级攀岩培训班里总有几个人是属于“领航员”这种角色。他们可能是进行过相关训练的资深爱好者,对技术掌握得很透彻,有些甚至会超过我们的教师。
培训班里的大多数学员属于第二个类型——“参与者”。他们有参加培训的需求,对于相关技能、知识不够了解,希望通过培训得到提升,因此会很积极地配合培训班的工作安排。
相比较而言,陌路人类型的学员的技能水平要更低一些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户外 “小白”,通过培训可以带领他们进入这一领域。在培训班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员,他们并非主动来参加培训,是所在公司开展相关业务,他们必须参加培训拿到证书才能从事这份工作。与其他学员相比,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低很多。
第五种类型是“抗议者”,这在我们的攀岩培训班里并不多见,但偶尔也会遇到。这类学员总是会挑老师刺,问一些刁钻的问题,不按时上课等等,总之,就是不按正常培训要求去做。
从一个简单的5P人格模型里就可以看出,参与培训的学员各方面素质水平都是不同的。如何让每个学员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心流体验,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。
图3显示的是培训教师在培训活动当中的角色定位。针对以上五种不同类型,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支持程度。
挑战难度越高,教师给予的支持度就应该越高,这样会使得学员一直处于学习区的状态。
而在舒适区里,学员会学不到更多的东西,在风险区里可能会出现一些超出教师控制范围的风险。
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
1
以学员需求为中心
怎样才能了解到学员的需求呢?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制作一个调查表,对学员参与培训的前期状况进行调查。
除了姓名、年龄、性别、爱好、饮食禁忌等常规调查内容之外,还要进行学术学业方面的调查,比如有没有接受过相关学习、是否拥有相关技能证书、最想通过本次培训获得哪方面的技能。
通过这个调查表,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培训班学员整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;有哪些学员属于领航员的角色,可以配合进行教学;哪些学员需要我们来传播知识的;还有哪些学员可能是被公司派过来的,我们该怎么去激发其学习能力等等情况。从而重新梳理我们已经做好的教案和打算采取的教学方法,并进行及时调整。
除了学前调查之外,还要进行培训中期和后期的调查。中期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,通过前期调查制定的教学方案以及设置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;学员是不是能够充分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。从而,在培训的后半段继续进行调整。
课程结束之后,会要求学员对课程以及教师们进行评价,最重要的是单独设置一个问题,你认为老师在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改善。
2
激发学员思考
在我们的教学当中,要让学员始终保持好奇心,只有他们自己对培训产生兴趣之后,才能主动去学好这门课程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题,并增强提问题的技巧,引导学员们去思考。
在攀岩培训中,一些攀岩技能应用的教学尤其需要不断提问题,让学员自己去思考,带着他们一起寻找答案。
比如8字结的用途,学员们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想到答案,一定比老师直接告知答案印象更深刻,会更加理解这个知识点,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。
3
反思和分享
在我们的营地指导员教学里面有一门叫做引导反思的课程里提到,在活动或者体验后应立即进行反思、分享,没有反思、分享的体验,就没有太多的效果。
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天的培训课程结束之后,可以设置分享环节,让学员们谈谈自己这一天有哪些收获。
此外,还可以设置问答的环节,布置一些作业,帮助学员在课后进行反思和复习。这些方法会非常有效地帮助学员学习理解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。
4
情景化教学
要做到以学员为中心,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链接学员的工作情景,如果没有现成情景的话,要帮助学员建构这个情景。
只要在这个情景当中,它就会像催化剂一样,学员会很自然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工作情况进行链接,并且寻找到应用其中的一些方法。
比如我们的营地培训,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去实现一场真实的夏令营活动,我就会利用培训前三天的时间,去打造一场模拟夏令营。
△和学员一起做游戏
从最开始来到营地,到大家的破冰、团队组建,再到一个团队慢慢发展的过程,直到最后的结营等等,就是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方式,在这个营地里面把所有的课程带出来,教给学员。
很多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是没有任何相关知识技能基础的“小白”,通过情景化教学这种方式,即使学员再没有经验,也可以了解得差不多。
情景化教学对于攀岩培训更是有着重要作用,攀岩的教学如果离开场地,难度就大大增加了。无论是攀登还是下降,所有的技术只有在岩壁上,带领学员不断练习体会,他们才会消化理解。
此外,在培训过程中做到以学员为中心,还有很多小技巧。比如,在合影时我都是让学员站中间,老师们站在旁边,放低姿态,和学员们打成一片。
在课堂上也会跟学员们一起做练习,一起做游戏。当老师与学员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,他们才更愿意接纳你,更愿意接受你教授的知识。
中国登山协会中级攀岩教练员
青少年攀岩教练师资
营地指导员师资
作者简介订阅2019年全年杂志
送纪念版登山明信片
尊敬的读者朋友们:
为了答谢读者们对《山野》的厚爱,从即日起,订阅2019年全年《山野》杂志,赠送《光影中的中国登山》(第一辑)明信片一套。数量有限,欲购从速!
(商品图片仅供参考,最终以实物为准)
订阅电话:010-67154355
QQ:1423376587
(赠品随刊寄出,数量有限,欲购从速哦~)
ABOUT
《山野》杂志
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!
热线:01067154355
投稿邮箱:shanyecma@qq.com
往期精彩回顾